首页

舔玉足 免费专区

时间:2025-05-28 18:09:48 作者:迎客松下的笑脸:31名罕见病儿童圆梦登黄山 浏览量:93313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在现场·看两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话题积极建言,共话落实。

  提升粮食单产 稳定播种面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实现粮食均衡增产。”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把“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列入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能否介绍一下在守护粮食安全、端稳中国饭碗方面有哪些做法?”在河北省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代表立足专业,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我们围绕‘增单产’这一课题,对上千户农民进行了调研。目前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融合发展,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郭进考代表致力于小麦育种和推广工作,“促进种业振兴,要把种业作为系统工程来布局,对资源创新、方法创新、品种创新等进行全盘考虑。当前,在加强科研的同时,还要重视新品种的落地、推广及应用。”

  2023年,我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64万公顷。“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要让从事农业生产更加有甜头、有盼头。”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刘寨村党支部书记程玉珍委员建议,建立相关机制和奖励制度,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职业种粮农民倾斜,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提高种粮积极性。

  保障耕地数量 提升耕地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

  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第三年净增加,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574万公顷,耕地质量总体进入持续改善、稳中有升的阶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以来,经过逐步完善,从规划上严控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最大限度减少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委员说,为合理、科学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应落实耕地保护政府主体责任,设计科学合理的占补平衡衡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

  提质量,离不开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促进良田粮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实施‘藏粮于地’的重要举措。”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柴守玺委员表示,中低产田区是今后增粮保供的主要潜力区,可以作为耕地质量提升的优先区。在提高寒旱山区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方面,柴守玺委员认为,可以强化监管,保证活土层回填复原,方便中小型农机具的机械化作业。

  扩大油料生产 树立大食物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

  大黄鱼是我国沿海特有的经济鱼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过度捕捞而岌岌可危。数十年来,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渔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条条大黄鱼重新“游”回了百姓餐桌。推动大黄鱼种群恢复和产业壮大,成为我国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懈努力的缩影。

  “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践行大食物观,多渠道增加食物供给,牢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福建省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代表说。

  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潜力在何处?陆銮眉代表认为,要跳出“粮油肉蛋奶”的范畴,将视角从田间地头向森林、草原和江河湖海等延伸。“要因地制宜,科学调整种养结构。在技术层面,科学规划适宜的生产区域,推广设施农业,重视种质创新和农机研发,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陆銮眉代表说。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必须保证其他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特别是抓好大豆和油料生产。

  针对进一步扩大油料生产,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芬芳种养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宁芬芳代表说:“张家界以丘陵地形为主,推行农业机械化成本较高。建议扩大农机补贴范围,将农业附属设施建设纳入国家政策性补贴标准范围,并针对欠发达地区给予重点倾斜,提高适用于丘陵地区的小农机补贴标准。”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区县,90后的新农人正在努力成为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宁芬芳代表说,“越来越多和我一样的新农人正将汗水挥洒在田野,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邵玉姿、何宇澈、刘博通、陈尚文、王崟欣、邓剑洋参与采写)

  本期统筹:郭 玥

  张佳莹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马丁·雅克:中国发展模式成就斐然 为全球现代化提供多元思路

以真情讲活道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道理结合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心。这就需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课程内涵。近年来,北京深入推进“‘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开展“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书香行”等育人活动,以文化润心,以情感动人。前不久,“强国复兴有我”首都高校新生教育主题“大思政课”在良乡大学城生动开展,全景展示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文化育人的丰硕成果,不少学生感觉耳目一新、收获很大。实践表明,思政课以文化为纽带,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更好发挥沟通心灵、启智润心作用,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矢志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我国将开展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

近日,陕西西安。西安外事鼓乐团走上街头,演绎《上元乐》《破阵乐》等经典鼓乐曲。西安鼓乐兴起于隋唐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西安外事鼓乐团演出的鼓乐曲结构严密、完整,吸纳了琵琶、古琴、二胡等中国古典乐器,展现了古都长安音乐的独特魅力,吸引过往民众驻足欣赏。(记者 党田野)

新春开新局 信心从哪来丨 开工加速度 企业干劲足

索斯亚拉高度认同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他积极评价中国坚定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对话与合作,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积极合作,为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民众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说,柬中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双方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并肩。

东西问·荐书丨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怎样的关系?

中国工信部此前解读《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时透露,计划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世界说】国际智库报告美国2023年军费支出占全球总额37% 国际问题专家:追求全球霸权恐形成“军费恶循环”,不利于国际安全

上海3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